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典型人物

智慧关爱唤醒内生动力 点滴进取助力精准扶贫 ——靖边县第三中学刘泽庆老师结对帮扶先进事迹

2021-06-16 16:47:24 来源:榆林记录小康

智慧关爱唤醒内生动力   点滴进取助力精准扶贫

——靖边县第三中学刘泽庆老师结对帮扶先进事迹

 

成为一名人民教师,是我报考师范院校的初衷,也是我从小就憧憬的一种生活。我希望我能带领每一位同学领悟到知识的浩瀚与美好。希望他们珍惜年少的每一寸光阴,希望他们尊重知识,拥抱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。从教七年来,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,坚持用“智慧管理班级”的独特理念,将满腔热情倾注到学生身上,力行尖子生的培养、中等生的促进、后进生的转化工作。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,我入户走访座谈,访贫问苦,摸实贫困学生资料,得到领导、同事和家长的一致好评。坚持用爱心温暖学生、以自身行动感染学生,对每一个后进生、贫困生从不轻言放弃,所带班级班风正、学风浓,各项活动和教学成果名列前茅。2019年被评为县级“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”。

从心出发  唤醒脱贫内生动力

治贫必先治愚,扶贫要先扶智。学校始终认为孩子的教育关系到祖国的未来,只有确保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,才能切断贫穷的代际传递;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,增强自身的“智力造血”能力,才能彻底扭转贫困学生的生存境遇。

我所任教的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,学生们的家庭条件落后。我带的第一个班级,是当时出了名的后进班。由于多次考试成绩垫底,大部分同学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,班里弥漫着一股懒散和厌学的情绪。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,面对这个“烫手的山芋”,我对班级进行全面摸底后,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出发,制定了分层次、有针对性地教学措施。我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时事方针、政策,严格按照党的政策教书育人,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;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,潜心钻研教学业务,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。在结合教材的难度和学生实际水平的同时,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了深度不一的教学方法,力求做到让尖子生吃饱,困难生理解得了,力争提高中等生,扶持差生,满足优生。

我不仅用心完善教学方法,还秉承学校“确保学生不因信念缺失而气馁,不因行为缺失而失范”的理念,像阳光一样将爱心传递到每个学生。对于班级的后进生,我在态度上接纳他们、宽容他们,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质,力争激发学习内在动力。我总是充分利用每次课余时间,有计划地与每一个后进生谈谈心,尽量摸清他们的思想情况,用爱心、关心去感化他们,用恒心、耐心来转化他们,不厌其烦地从最基础的知识入手,给后进生足够的时间和追赶的机会,为他们创造一种宽松的良好的学习氛围。

“命令只会指挥人,榜样却能改变人。”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最佳榜样。面对班上学生睡懒觉、不早起的习惯,我告诫自己要以身作则,每天早上六点准时到校,率先站在班门口,来激发学生早起床早到校的动力。渐渐地,学生们不再懒散。在我的带动和影响下,学生们互相督促、互相带动,班级一改原本散漫的面貌,形成了早到的良好氛围。

2016届班上的五个后进生在我的不懈坚持下,最终破茧成蝶、迎头赶上,一举考上原来想都不敢想的重点二本院校。其中的一个后进生叫屈帅,父亲是一位木讷的农民,不识字,母亲帮别人看小店,家里还有一个妹妹,家庭生活十分拮据。刚分到我带的班级时,排名倒数前五,性格非常内向,从不和任何人交流。起初,我曾多次试图与屈帅谈心,但结果都是我厚着脸皮说,他只是听着。高二期末考试结束后,他的语文成绩在班里前几名,我奖励了他一本写作书。屈帅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。细心的我乘机鼓励他继续努力,还帮助他一起制定学习计划。只要一有空,哪怕三分钟、五分钟,我都会及时跟进他的学习思想情况,并尽自己所能在生活上给予帮助。爱心的浇灌终于开出了美丽的花朵,从此,原本打架逃课的屈帅开始每天四点多起床学习,并慢慢开始和同学们交流,成绩更是直线上身,稳居全班第二,最终考上了重点二本院校。

另一名后进生刘玉茹,在分到我的班级之前,是让学校老师提到就头疼的“问题”学生。不理会校纪,上学化妆;上课注意力不集中,玩手机;经常迟到早退,对于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全都当耳旁风。通过与刘玉茹好友、家长的多次沟通,以及与刘玉茹的数次谈心,我渐渐发现她一切叛逆行为的根源,就是内心一直渴望被肯定、被重视。我决定从当好一个“大姐姐”开始,慢慢引导刘玉茹以好友为榜样,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。我发现她善于体育,就鼓励她参加校运动会,并在她取得好成绩后,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她,感谢她对班级所做的努力,让她慢慢地有了自信。刘玉茹表现越来越好,成绩进步明显,后来还担任了班长职务,并最终考上了梦寐以求的二本体校,在大学里,是学生会主席,顺利入了党。

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。坚持把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,让孩子在热爱学习的同时,心理健康成长。学校无小事,育人需精心。正是我的“一个也不放弃”的坚持,“绝不一刀切”的智慧教学,让这个后进班的成绩从高二下学期开始逆转,进入高三,更是每次考试都稳居桂冠。

扶贫扶志  用爱驱散贫困阴霾

人无志不立,贫无志难脱。扶贫必扶智,再穷不能穷教育。对于困难学生,我校既提倡在物质方面对贫困学生进行帮助,又改变“帮扶就是帮钱帮物”的传统观念,提倡教师们善于为贫困家庭科学发展、长远发展谋思路,引导教师们帮助困难学生通过坚持学习提升自主发展的能力,增强他们走出困境的信心和能力。

我在工作中认真践行学校“确保在校学生不因贫辍学”的扶贫工作目标,积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,激发学生自强不息的信念,切实为贫困学生解决生活、学习、心理上的问题,力争做到通过教育提升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。

我带的2017届高三毕业班有两个学生——徐国丽和卜小红,认为上学没有意义,还不如出去打工,坚决地告诉我说不想上学了。这是一种在很多贫困家庭都存在的想法。作为一名从农村家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,我深深地明白教育才是脱贫的唯一途径,也早已立志要用自己的所学回报祖国、回报社会。我坚信“虎瘦雄心在,人贫志气存”,就用自己的成长经历,鼓励她俩不要放弃,并帮助她们制定阶段学习目标,一步步引导她们坚定上大学的人生目标。通过多谈心、多家访、多帮助、多鼓励,我努力捕捉两名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,适时表扬,促其发光。两个孩子很快顿悟,早起晚睡,拼命地学,成绩突飞猛进,名次越来越靠前。并且时时鼓励自己的弟弟妹妹努力学习,让两个家庭看到了希望。

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孩子中途辍学的现象在农村时有发生,而中途辍学必然导致家庭更难走出贫穷的阴影。为打破这种关于贫穷的思维惯性,学校提出了确保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目标。我曾经的学生王磊,就险些因为家庭贫困而被迫辍学。我多次和王磊家长取得联系,劝导其母亲不要因贫困而让孩子放弃学习,并号召全班同学自发为王磊捐款。在同学的支持下,在我的经济资助和精神鼓励下,王磊终于坚持到高中毕业,并考上大学。一个险些陷入贫穷的死循环的家庭命运从此被改写。

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只有做好“教育扶贫”,让贫困家庭的学生掌握知识,才有可能改变命运、走出贫困。为做好教育扶贫,本着物质上对困难学生有所帮助、学生受助前后思想有明显变化、受助前后学科成绩有所提高的原则,学校对贫困学生全部进行摸底,全面开展学生“一对一”的帮扶,多次精心组织了对贫困学生的家访活动。在学校帮扶的共252名建档立卡学生中,我对口帮扶了5名。家访活动中,我来到对口帮扶的学生刘娜娜家,她家住宁条梁镇黄蒿塘村,四周荒无人烟,由于父亲身体残疾,母亲不识字,家庭无可靠收入来源,可谓家徒四壁。初见时,刘娜娜低着头,不敢看我,也不好意思跟我问好。我看出了她的局促和不自信,没有责备、也没有多问。但从那以后给自己定了“小闹钟”,定期都会跟刘娜娜交流谈心,并用自己不高的收入,为她购买书籍、本子,并尽力地资助她日常生活。在我的关心下,刘娜娜慢慢开朗起来,并且表达了她要改变命运的决心。

另一个帮扶的对象——霍晶晶,是一个让我想到都会心酸的孩子。在像花儿一样的年纪,却成为孤儿,一段时间里,霍晶晶几乎不说话,整天低着头,一看到我就忍不住痛哭。我懂得,物质上的贫困不是该同学面临的最主要问题,她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,需要的是一个温暖的肩膀。在霍晶晶最需要支持的时间里,我一直是她坚强的后盾,时时处处陪伴着她,鼓励着她。数不清多少次的痛苦倾诉后,霍晶晶脸上开始有了笑容,成绩也开始有了进步,最终考上了大学。上大学后,她给我寄来了相片,照片里的她,青春阳光,有着对生活满满的激情,我泪目了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学生屈宏智是2021届学生,在我现在带的班级中。该生家庭属于精准扶贫型的。为了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,保证贫困学生健康成长,我毅然与该生建立资助关系,制定帮扶计划,进行实质性的帮扶。屈宏智是单亲,我经常与其谈心,随时掌握他的思想动态,引导其健康成长。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家访,及时反馈情况。做到细致入微,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,让该生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。

就是这样坚持从激发学习内生动力出发,我用爱心感染、带领着自己的学生与生活的贫困、精神的贫困不懈抗争。力争自己要像阳光一样照亮每个后进生、每个贫困生心里最深藏的角落。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贡献着点点滴滴的不平凡,正是这些不平凡帮助学生们撑起了希望的脊梁。


指导单位: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