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新闻报道

靖边县:精准扶贫惠及白于山区

2021-05-17 09:23:20 来源:榆林记录小康

靖边县精准扶贫惠及白于山区

本报通讯员曹晔

12月15日,塞上靖边降到今冬最低气温零下12摄氏度。大雪封路,滴水成冰。在靖边县海则畔移民二区,46岁的电工张有刚早早就出了门。天气很冷,呼出的热气在空中还没来得及升腾出个像样的形状就被寒冷吞噬了,可这丝毫也不影响他满腔的工作热情。“咯吱咯吱”地踩着8厘米厚的深雪,挨个将30个小区的线路都检查过之后,他才放心地回到物业办公室。自从搬进城里,找到了稳定的工作,他总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。张有刚居住在靖边县二期移民中最大的移民点。按照县上的总体移民规划,这里专门为白于山区8720户移民人家修建,计划安置3万多人。截至今年12月份,已经有852套房间通过统一抽号分配到户,其中626户正在装修,480多户已入住。

跟这里的其他住户一样,张有刚的故乡也在贫瘠而又广袤的白于山区。他所生长的畔沟乡沙崾先村,距离县城60多公里,由于交通不便,村里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有来过县城。他们祖祖辈辈吃着自己种的荞麦、糜子,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从“集”上买回来第一袋米。90年代通了电,但吃水相当困难,去山下的水源地驮两小桶水要用一个多小时。中心小学只有十几个孩子,每次上学都要翻越十几座大山,十分不易。在白于山区,能够“吃饱”是一个奢侈的愿望,村子里很多人家都没有一条可以过冬的棉被,日子稍微好点的,攒着一两件没有补丁的衣服,有重要场合需要出门,一家几口轮着穿。

2011年8月,靖边县为了彻底改变白于山区落后的现状,开始大规模实施移民扶贫搬迁。

“刚开始心里很迷茫,不种地,我们能干什么?后来经过政府的专业培训,我们每个人都掌握了一门技术,他们还推荐我们到超市等地方工作,我现在是二区的电工。”张有刚说。

搬到了城里,离开了土地,现在的张有刚每天上班的任务就是检查线路,在小区内巡逻。一个月3000多元工资,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挺滋润。今年,家里又新添了摩托车、电冰箱。在他的新家,客厅、卧室、厨房、卫生间样样不少,一点也不比城郊的农民差。

“现在不仅有了新房子,还有了工作,再也不用东奔西跑了,我觉得很幸福。”张有刚的感受毫不矫情。

为了让农民稳得住、能致富,靖边县专门委托泽惠人力资源培训中心,统计出2.7万多个用人岗位。针对这些岗位,在全县涉农部门选聘了9位高级职称的教员,对白于山区5000多名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展开培训,内容包括农民进城务工指导、职业道德、法律常识、文明礼仪以及计算机应用等。泽惠中心还将他们引荐到大型企业、宾馆就业。中心还成立了移民扶贫互助协会,只要有意愿加入,每个人可以拿到6万元的无息贷款进行创业,还款时间是两年。

截至发稿时,靖边县已累计发放贷款509万元。据靖边县泽惠人力资源培训中心负责人介绍,从2012年成立至今,他们已经陆续培训农民2.7万余人次,其中100多人已经找到工作,有了稳定的收入。

海则畔移民二区一角。 曹晔摄


指导单位: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